资讯内容
中企纳思达申请涉疆法案UFLPA实体清单除名被拒最新进展解读
资讯来源:出口管制合规研究2025年7月2日
根据2025年6月26日提交给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状态报告,中国打印机行业领先企业纳思达公司从UFLPA实体清单除名的申请已被强迫劳动执法工作组(FLETF)拒绝。这份报告详细记录了纳思达长达近一年的除名申请过程及其最终结果。
纳思达于2024年7月18日正式向FLETF提交除名申请。根据法庭文件显示,纳思达在申请中主张没有合理理由相信其符合继续列入清单的标准,并为此提交了数百页支持证据。在随后的审查过程中,FLETF分四轮向纳思达发送了总计数十个问题,涵盖招聘流程、社会审计实践、雇佣记录、社会福利项目、是否雇用或签约维族劳工、劳务供应商和第三方社会审计等多个方面。纳思达称其对所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回复,累计提交了数千页文件。
FLETF于2025年6月23日作出最终决定,拒绝了纳思达的除名申请。决定书在两页程序性陈述后,仅用四句话说明了拒绝理由。第一,FLETF认为纳思达的陈述和证据与机密消息源提供的信息不一致,未能说服FLETF相信支持初始列入决定的信息不再准确。第二,纳思达未能声明不会接受通过政府支持的劳务派遣机构从新疆转移的维族劳工。第三,FLETF获得的额外信息表明纳思达关于与劳务派遣机构合作和招聘劳工的记录不完整,某些情况下不可靠。
对于FLETF的决定,纳思达表达了失望之情。纳思达在6月26日致FLETF的信函中指出,FLETF在四轮询问中从未要求其作出关于不接受新疆劳工转移的声明,却在拒绝决定中将此作为理由之一。纳思达认为,尽管其已经提供了大量证据说明采取的合规措施,包括相关政策声明,但FLETF并未解释为何缺少这一特定声明具有决定性意义。
纳思达还对FLETF决定的透明度提出质疑。FLETF既未说明机密消息源信息的具体内容,也未解释为何认定这些信息比纳思达提供的证据更可信。同样,FLETF提到的"额外信息"也未披露来源和内容。纳思达认为,这种做法使得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申辩。
面对这一结果,纳思达请求FLETF在2025年7月11日前提供更详尽的决定理由和所依据的证据。纳思达表示,虽然FLETF的决定标明"不可上诉",但希望获得更多信息以便决定是否提交新的除名申请。纳思达的律师表示愿意与FLETF就信息处理达成协议,以消除可能的保密顾虑。
在法院诉讼方面,纳思达请求法院给予FLETF回应其信息请求的机会。纳思达提议双方在2025年7月14日前向法院提交关于后续程序的建议。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分别提交各自的建议。这一安排为行政解决留出了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纳思达与美国政府的法律纠纷始于2023年8月22日,当时纳思达就被列入UFLPA实体清单一事起诉FLETF等机构。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在2024年2月的判决中认为,由于FLETF未能提供及时获取机密记录的途径或解释列入清单的原因,使得行政救济变得"投机、不合逻辑且无用"(speculative, illogical, and useless),因此纳思达无需先寻求行政救济即可提起诉讼。法院当时表示希望FLETF的除名程序能够成为披露决定理由的适当途径。
此次FLETF拒绝纳思达除名申请的决定及其简短的说理,是否满足行政程序法的要求,可能成为后续司法审查的焦点。纳思达案的最终走向,将对UFLPA实体清单机制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资讯【2023年6月9日美国国土安全部新增2家中国涉疆法案企业限制其货物进入美国上海国际经贸合规法律服务平台 (tclegal.cn)】